EPR具有許多其它通用合成橡膠所不具備的優(yōu)異性能,加之單體價廉易得,用途廣泛,是80年代以來國外七大合成橡膠品種中發(fā)展**快的一種,其產量、生產能力和消費量在發(fā)達國家中均居第三位,僅次于丁苯橡膠、順丁橡膠。1998年世界EPR總生產能力約為102萬噸,消費量為81.4萬噸。初步統(tǒng)計,1999年消費量約為83.61萬噸,預計2003年將達到98.0萬噸。1998~2003年EPR的需求增長率為3.8%,高于丁苯橡膠和順丁橡膠需求量的增長速率。
該工藝是在既可以溶解產品、又可以溶解單體和催化劑體系的溶劑中進行的均相反應,通常以直鏈烷烴如正己烷為溶劑,采用V一A1催化劑體系,聚合溫度為30~50C,聚合壓力為0.4~0.8 MPa,反應產物中聚合物的質量分數(shù)一般為8%~10%。
工藝過程基本上由原材料準備、化學品配制、聚合、催化劑脫除、單體和溶劑回收精制以及凝聚、干燥和 包裝等工序組成,但由于各公司在某部分或控制方面有自己的專利技術,因而各具獨特的工藝實施方法。
本文來源于:http://www.iris-services.com/news/351712.html,轉載請注明出處!





